跳过链接

重磅|莱博睿思新研究证实其CTC检测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高效性,为精准诊断提供新路径

2024年10月,我司联合安徽省立医院章教授团队,在知名期刊《Frontiers in Oncology》上发表题为“The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by Labyrinth system as a tool for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detection”的研究论文。

本研究证实,使用Labyrinth®CTC检测技术分离的CTC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,对早期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
  • 使用Labyrinth ®技术能够从肺结节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样本中分离和检测CTC细胞。结果表明,肺癌患者的CTC计数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、LDCT阴性患者和健康志愿者(P<0.001)。
  • 使用CTC计数作为生物标志物,在LDCT阳性患者中检测早期肺癌,敏感性为84.4%,特异性为82.4%。在所有肺结节患者中,特异性提高到85.9%。在所有受试者中, 特异性进一步提高到88.2%。

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。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》显示,2022年中国肺癌死亡病例高达73.33万例,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.5%。临床上早期肺癌患者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,患者往往就诊时就已经到了晚期,而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0%左右。所以,寻找肺癌临床上潜在的生物标志物,提高其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
【论文亮点】

本次研究聚焦于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,研究了 CTC 计数与肺癌(LC)患者、良性肺病(BLD)患者、LDCT 阴性(LDCT-)患者和健康志愿者(HV)的相关性。

莱博睿思技术检测CTC的临床检测流程图
  • 本次共招募了31名健康志愿者和167名肺结节患者,其中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(LDCT)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患者113名,阴性患者54名。LDCT阳性(LDCT+)患者接受了手术,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肺癌(LC)患者和良性肺病(BLD)患者。实验方案中,BLD患者、LDCT 阴性(LDCT-)患者和 HV 作为对照组。

1)在96 名 LC 患者中,有 5 人至少观察到一个 CTC团簇。

2)在 BLD、LDCT- 或和HV群未检测到CTC团簇;1名晚期患者身上,发现了多达3 个 CTC 团簇。

  • 在肺癌(LC) 患者 vs 良性肺病(BLD)患者的 ROC 曲线(在 LDCT+ 患者中):使用CTC计数作为生物标志物(使用1CTC/mL的临界值,),在LDCT阳性患者中检测肺癌,敏感性84.4%,特异性为82.4%。
  • LC组患者CTC数目显著高于BLD,LDCT-,HV组。BLD,LDCT-,HV组之间CTC数目无显著差异。
  • 研究亮点3——证明肺结节大小与 CTC 计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
  • 此外,进一步研究发现,CTC 数目与肿瘤分期,肺结节大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。

此次合作成果的发表,不仅标志着双方在临床研究合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,更为肺结节患者带来了全新的、充满希望的早期肺癌筛查与诊断策略——采用CTC检测技术,能够显著提升早期肺癌的检测灵敏度。

Labyrinth®技术也在肺癌循环肿瘤细胞(CTC)的富集与检测方面展现了卓越的应用潜力,预示着该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坚持“求真、创新、协同、共享”的原则,加强与国内外顶尖医疗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与交流,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的进步,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!